在 Go 的世界里, web 框架简直多如牛毛.
前有自带电池的标准库(net/http
), 后有简洁优雅的 Gin-Gonic(以下简称 Gin
), 再有全栈开发一枝花 Beego, 等等不可胜数.
使用 Go 有一段时间了, web 开发一直用的 Gin
. Gin
的思想和 Python
框架 Flask
有颇多相似之处, 可以称作 微框架 .
Gin 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
设计精巧的路由/中间件系统;
简单好用的核心上下文
Context
;附赠工具集(JSON/XML 响应, 数据绑定与校验等).
本文意在探究 Gin
中间件的执行原理.
我们先看如下的 Hello World
版 Gin
程序: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net/http"
"github.com/gin-gonic/gin"
)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GET("/ping", func(c *gin.Context) {
c.String(http.StatusOK, "%s", "pong!")
})
if err := r.Run("0.0.0.0:8080"); err != nil {
log.Fatalln(err)
}
}
这个简单的 Gin
程序默认启用了两个中间件, 分别是 Logger()
和 Recovery()
.
我们之前说过, Context
是 Gin
的核心, 它的构造如下:
type Context struct {
writermem responseWriter
Request *http.Request
Writer ResponseWriter
Params Params
handlers HandlersChain
index int8
engine *Engine
Keys map[string]interface{}
Errors errorMsgs
Accepted []string
}
其中 handlers
我们通过源码可以知道就是 []HandlerFunc
. 而它的签名正是:
type HandlerFunc func(*Context)
所以中间件和我们普通的 HandlerFunc
没有任何区别对吧, 我们怎么写 HandlerFunc
就可以怎么写一个中间件.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怎么解决一个请求和一个响应经过我们的中间件呢?
我们来写个简单的中间件分析一下:
r.Use(func(c *gin.Context) {
log.Println("Request in") // ①
c.Next() // next handler func
log.Println("Response out") // ②
})
神奇的语句出现了, 没错就是 c.Next()
, 所有中间件都有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分水岭, 就是这个 c.Next()
, 否则没有办法传递中间件.
我们来看源码:
func (c *Context) Next() {
c.index++
s := int8(len(c.handlers))
for ; c.index < s; c.index++ {
c.handlers[c.index](c)
}
}
一个请求过来, Gin
会主动调用 c.Next()
一次. 因为 handlers
是 slice
, 所以后来者中间件会追加到尾部.
这样就形成了形如 m1(m2(f()))
的调用链. 正如上面数字① ② 标注的一样, 我们会依次执行如下的调用:
m1① -> m2① -> f -> m2② -> m1②
我们用下面一张图来来总结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