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着手准备一个H5游戏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游戏这个类目
即使量不大也想好好的做它一番
在设计表结构的时候想到了表全局唯一id这个问题
既然是游戏
那么一定是多人在线点点点(运营理想状态 哈哈哈)
一开始想使用mongoDB的objectId来作为全局唯一id
但是字符串作为索引的效率肯定不如整型来得实在
两者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字符类型有字符集的概念,每次从存储端到展现端之间都有一个字符集编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消耗的就是CPU资源,对于In-memory的操作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耗。如果使用整型替换可以减少CPU运算及内存和IO的开销。
所以最后考虑到理想状态下的效率及视觉效果(整型),考虑找一个纯整型的id替代方案
无意间看到了Twitter的snowFlake算法
这篇内容大部分借鉴网络内容,整合在一起只为帮助自己和各位看官更好的理解snowFlake的原理
snowFlake 雪花算法
snowflake ID 算法是 twitter 使用的唯一 ID 生成算法,为了满足 Twitter 每秒上万条消息的请求,使每条消息有唯一、有一定顺序的 ID ,且支持分布式生成。
原理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理解:某一台拥有独立标识(为机器分配独立id)的机器在1毫秒内生成带有不同序号的id
所以生成出来的id是具有时序性和唯一性的
构成
这里直接借鉴前人的整理,只为给大家更加清楚的讲解
snowflake ID 的结构是一个 64 bit 的 int 型数据。
- 第1位bit:
二进制中最高位为1的都是负数,但是我们所需要的id应该都是整数,所以这里最高位应该为0 - 后面的41位bit:
用来记录生成id时的毫秒时间戳,这里毫秒只用来表示正整数(计算机中正整数包含0),所以可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0至2^41 - 1(这里为什么要-1很多人会范迷糊,要记住,计算机中数值都是从0开始计算而不是1) - 再后面的10位bit:
用来记录工作机器的id - 最后的12位:
用来表示单台机器每毫秒生成的id序号
12位bit可以表示的最大正整数为2^12 - 1 = 4096,即可用0、1、2、3...4095这4096(注意是从0开始计算)个数字来表示1毫秒内机器生成的序号(这个算法限定单台机器1毫秒内最多生成4096个id,超出则等待下一毫秒再生成)
最后将上述4段bit通过位运算拼接起来组成64位bit
实现
这里我们用golang来实现以下snowFlake
首先定义以下snowFlake最基础的几个常量,每个常量的用户我都通过注释来详细的告诉大家
// 因为snowFlake目的是解决分布式下生成唯一id 所以ID中是包含集群和节点编号在内的
const (
numberBits uint8 = 12 // 表示每个集群下的每个节点,1毫秒内可生成的id序号的二进制位 对应上图中的最后一段
workerBits uint8 = 10 // 每台机器(节点)的ID位数 10位最大可以有2^10=1024个节点数 即每毫秒可生成 2^12-1=4096个唯一ID 对应上图中的倒数第二段
// 这里求最大值使用了位运算,-1 的二进制表示为 1 的补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算算试试 -1 ^ (-1 << nodeBits) 这里是不是等于 1023
workerMax int64 = -1 ^ (-1 << workerBits) // 节点ID的最大值,用于防止溢出
numberMax int64 = -1 ^ (-1 << numberBits) // 同上,用来表示生成id序号的最大值
timeShift uint8 = workerBits + numberBits // 时间戳向左的偏移量
workerShift uint8 = numberBits // 节点ID向左的偏移量
// 41位字节作为时间戳数值的话,大约68年就会用完
// 假如你2010年1月1日开始开发系统 如果不减去2010年1月1日的时间戳 那么白白浪费40年的时间戳啊!
// 这个一旦定义且开始生成ID后千万不要改了 不然可能会生成相同的ID
epoch int64 = 1525705533000 // 这个是我在写epoch这个常量时的时间戳(毫秒)
)
上述代码中 两个偏移量 timeShift 和 workerShift 是对应图中时间戳和工作节点的位置
时间戳是在从右往左的 workerBits + numberBits (即22)位开始,大家可以数数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workerShift 同理
Worker 工作节点
因为是分布式下的ID生成算法,所以我们要生成多个Worker,所以这里抽象出一个woker工作节点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 定义一个woker工作节点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type Worker struct {
mu sync.Mutex // 添加互斥锁 确保并发安全
timestamp int64 // 记录上一次生成id的时间戳
workerId int64 // 该节点的ID
number int64 // 当前毫秒已经生成的id序列号(从0开始累加) 1毫秒内最多生成4096个ID
}
实例化工作节点
由于是分布式情况下,我们应该通过外部配置文件或者其他方式为每台机器分配独立的id
// 实例化一个工作节点
// workerId 为当前节点的id
func NewWorker(workerId int64) (*Worker, error) {
// 要先检测workerId是否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
if workerId < 0 || workerId > workerMax {
return nil, errors.New("Worker ID excess of quantity")
}
// 生成一个新节点
return &Worker{
timestamp: 0,
workerId: workerId,
number: 0,
}, nil
}
可以通过redis来为分布式环境下的每台机子生成唯一id
该部分不包含在算法内
生成id
// 生成方法一定要挂载在某个woker下,这样逻辑会比较清晰 指定某个节点生成id
func (w *Worker) GetId() int64 {
// 获取id最关键的一点 加锁 加锁 加锁
w.mu.Lock()
defer w.mu.Unlock() // 生成完成后记得 解锁 解锁 解锁
// 获取生成时的时间戳
now := time.Now().UnixNano() / 1e6 // 纳秒转毫秒
if w.timestamp == now {
w.number++
// 这里要判断,当前工作节点是否在1毫秒内已经生成numberMax个ID
if w.number > numberMax {
// 如果当前工作节点在1毫秒内生成的ID已经超过上限 需要等待1毫秒再继续生成
for now <= w.timestamp {
now = time.Now().UnixNano() / 1e6
}
}
} else {
// 如果当前时间与工作节点上一次生成ID的时间不一致 则需要重置工作节点生成ID的序号
w.number = 0
// 下面这段代码看到很多前辈都写在if外面,无论节点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与当前时间是否相同 都重新赋值 这样会增加一丢丢的额外开销 所以我这里是选择放在else里面
w.timestamp = now // 将机器上一次生成ID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
}
ID := int64((now - epoch) << timeShift | (w.workerId << workerShift) | (w.number))
return ID
}
很多新入门的朋友可能看到最后的ID := xxxxx << xxx | xxxxxx << xx | xxxxx 有点懵
这里是对各部分的bit进行归位并通过按位或运算(就是这个‘|’)将其整合
用一张图来解释
想必大家看完后就很清晰了吧
至于某一段一开始位数可能不够? 别担心二进制空位会自动补0!
针对这个"|"多解释一下
参加运算的两个数,换算为二进制(0、1)后,进行或运算。只要相应位上存在1,那么该位就取1,均不为1,即为0
同样 看完图就很清楚啦(百度会不会说我盗图啊T.T)
Test
接下来我们用golang的测试包来测试一下我们刚才生成的代码
package snowFlakeByGo
import (
"testing"
"fmt"
)
func TestSnowFlakeByGo(t *testing.T) {
// 测试脚本
// 生成节点实例
worker, err := NewWorker(1)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return
}
ch := make(chan int64)
count := 10000
// 并发 count 个 goroutine 进行 snowflake ID 生成
for i := 0; i < count; i++ {
go func() {
id := worker.GetId()
ch <- id
}()
}
defer close(ch)
m := make(map[int64]int)
for i := 0; i < count; i++ {
id := <- ch
// 如果 map 中存在为 id 的 key, 说明生成的 snowflake ID 有重复
_, ok := m[id]
if ok {
t.Error("ID is not unique!\n")
return
}
// 将 id 作为 key 存入 map
m[id] = i
}
// 成功生成 snowflake ID
fmt.Println("All", count, "snowflake ID Get successed!")
}
结果
用的是17版 13寸macbook pro(非Touch Bar)进行测试
wbyMacBook-Pro:snowFlakeByGo xxx$ go test
All 10000 snowflake ID Get successed!
PASS
ok github.com/holdno/snowFlakeByGo 0.031s
并发生成一万个id用时0.031秒
如果能跑在分布式服务器上 估计更快了~
够用了够用了
本文结合网络内容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小的优化整理而成
最后附上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holdno/sno...
觉得有用可以给颗星星哦
不早了要去洗洗睡了
晚安~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