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的 channel 本身是不支持 timeout 的,所以一般实现 channel 的读写超时都采用 select,如下:
select {
case <-c:
case <-time.After(time.Second):
}
这两天在写码的过程中突然对这样实现 channel 超时产生了怀疑,这种方式真的好吗?于是我写了这样一个测试程序:
package main
import (
"os"
"time"
)
func main() {
c := make(chan int, 100)
go func() {
for i := 0; i < 10; i++ {
c <- 1
time.Sleep(time.Second)
}
os.Exit(0)
}()
for {
select {
case n := <-c:
println(n)
case <-timeAfter(time.Second * 2):
}
}
}
func timeAfter(d time.Duration) chan int {
q := make(chan int, 1)
time.AfterFunc(d, func() {
q <- 1
println("run") // 重点在这里
})
return q
}
这个程序很简单,你会发现运行结果将会输出 10 次 “run”,也就是每一遍执行 select 注册的 timer 最终都执行了,虽然这里读 channel 都没有超时。原因其实很简单,每次执行 select 语句,都会将 case 条件语句给执行一遍,于是 timeAfter 的执行结果就是会创建一个定时器,并注册到 runtime 中,select 语句执行完成后,这个定时器本身并没有撤销,还继续保留在 runtime 的小顶堆中,所以这些 timer 一超时就会执行挂载的函数。
当然,用 time.After()
函数来做 channel 的读写超时,在应用层根本感受不到底层的定时器还保留着、继续执行;问题是,如果这里的 select 语句在循环中执行得非常快,也就是 channel 中的消息来得非常频繁,会出现的问题就是 runtime 中会有大量的定时器存在,timeout 的时间设置得越长,底层维护的定时器就会越多。原因就是每次 select 都会注册一个新的 timer,并且 timer 只有在它超时后才会被删除。
想想,自己的 channel 每秒钟将传输成千上万的消息,将会有多少 timer 对象存在底层 runtime 中。大量的临时对象会不会影响内存?大量的 timer 会不会影响其他定时器的准确度?
最后,我觉得正确的 channel timeout 也许应该这么做:
to := time.NewTimer(time.Second)
for {
to.Reset(time.Second)
select {
case <-c:
case <-to.C:
}
}
这样做就是为了维护一个全局单一的定时器,每次操作前调整一下定时器的超时时间,从而避免每次循环都生成新的定时器对象。
简单测试了一下两种 channel 超时实现方式,在全力收发数据的情况的内存对象和 gc 情况。
* 蓝线是采用 time.After()
,并设置4s 超时的堆内存对象分配的数量
* 绿线是采用 time.After()
,并设置2s 超时的堆内存对象分配的数量
* 黄线是采用全局 timer,并设置4s 超时的堆内存对象分配的数量
这个现象其实是预料之中的,重点可以注意设置的超时时间越长,time.After()
的表现将越糟糕。
这三条线和上图的三条线描述的对象是一样的,图中的 gc 时间是平均每次 gc 的时间。
针对这个 channel timeout,我没有去测试是否会影响其他定时器的准确性,但我认为这是必然的,随着定时器的增多。
最后,我始终觉得 channel 本身应该支持超时机制,而不是利用 select 来实现。
探索任何一个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才是最有趣的事情。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