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迷惑的 context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懂 Go 的 context package。最近我读了两篇文章:
终于理解了 context 是在干什么,以及为何它让人费解。
从设计的目的上说,context 是用来控制 goroutine 的,确切地说,是为了当你需要的时候,能干掉一个 goroutine。比如你用 go someFunc()
创建了成千上万个 goroutine,一切都很美好。突然你不想让它们继续执行了,这时你发现,糟了,你根本不知道这些 goroutine 放在哪,更别说控制它们了。不像其它语言用多线程时往往有个 Thread object,goroutine 并没有保存在某个变量里。怎么办?
一. 如何让 goroutine 从内部退出?
办法是每次创建 goroutine,都传进去一个 context,把函数定义成这样
func someFunc(ctx context.Context)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
}
这个模板包含了实现 goroutine 控制的必要元素。首先有一个 context.Context
类型的参数 ctx
,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Done()
。 case <-ctx.Done():
本质上就是在做这样一个判断 if ctx.goroutine_should_be_cancelled()
,如果是,那它就进入这个 case 并且 return,结束当前 goroutine 的执行,否则进别的 case 继续执行。Done()
的实现机理在这里并不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在做判断即可。( 其原理是返回一个 read-only 的 channel,这个 channel 在 ctx
被 cancel 的时候关闭,而读被关闭的 channel 会直接返回一个 zero value 而不会阻塞。)
这里用两个例子展示 case <-ctx.Done():
和别的控制逻辑(比如循环,别的 channel)是怎么结合使用的,比较简单所以就不解释了。
Example 1
func someFunc(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innerFunc()
select {
case <-ctx.Done():
// ctx is canceled
return
default:
// ctx is not canceled, continue immediately
}
}
}
Example 2
func httpDo(ctx context.Context, req *http.Request, f func(*http.Response, error) error) error {
// Run the HTTP request in a goroutine and pass the response to f.
tr := &http.Transport{}
client := &http.Client{Transport: tr}
c := make(chan error, 1)
go func() { c <- f(client.Do(req)) }()
select {
case <-ctx.Done():
tr.CancelRequest(req)
<-c // Wait for f to return.
return ctx.Err()
case err := <-c:
return err
}
}
理论上说,不传 context 而是传 channel 来控制也做得到,但为每个 goroutine 都创建一个 channel 并不符合 channel 的用法。
二. 上层如何告诉 goroutine 该退出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ctx.Done()
用来在 goroutine 内部用来判断当前 goroutine 是否应该退出。那么外界该如何控制?有两种方式,要么是手动 cancel,要么是设定条件自动 cancel。
先看手动 cancel: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WithCancel
返回一个被包装过的 context,以及一个 cancel 函数。只要把 ctx 传进 goroutine,在合适的时候调用 cancel()
就可以告诉 ctx,这个 goroutine 应该退出了,从而进入 case <-ctx.Done():
。
自动 cancel 可以设置两种条件:1. 设置一个 deadline,时间达到或超过 deadline 则 cancel;2. 设置一个 timeout,超时则 cancel。函数是 WithDeadline
和 WithTimeout
,用法和 WithCancel
一样。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三. Context For Pythonista
自然我们要看一下其它语言对与并发是如何控制的。比如,在 Python 里人们怎么让一个线程停止的?
Is there any way to kill a Thread in Python?
首先必须要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去试图干掉一个线程。当你需要这么做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线程类里加入一个 threading.Event
object 成员变量,之后在线程里去定期检查 event.is_set()
。甚至于你都可以直接用一个 Boolean。对于 Java 也是类似的方法(当然实际上 Java 有更暴力的 Thread.interrupt()
,不过我们假定用户想自己控制线程的退出)。
观察一下会发现,不管是 Python 里继承了 threading.Thread
的类,还是 Java 里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的类,它们都是个类,从而你可以在其实例中添加任何需要的变量。而且,由于每个线程都是一个实例,你可以去调用上面定义的方法,比如 terminate()
,来设置之前提到的 Boolean 的值。
Go 就不行了,由于没有“goroutine object”,必须要以参数的形式把一个实现控制功能的载体也就是 context 传进去。再仔细观察一下,case <-ctx.Done():
实现了 wait,和 Python 的 threading.Event.wait()
功能完全相同——毕竟这种等待的机制非常有用。
四. 为什么 context 看起来很奇怪?
context 奇怪的根源,在于它混合了两种不同的目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加入了 WithValue
。 WithValue
非常好理解,就是外界在 context 上 set 一个 (key, value) pair,然后在 goroutine 内部读取。比如
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key", "value")
go func(ctx) {
value := ctx.Value("key")
}()
KV 存储嘛,谁都知道在干嘛。但是我们不要忘了 context 的主要用途是控制 goroutine 的退出。于是就很奇怪了,明明是控制 goroutine 退出的 indicator,为什么又能当成 KV 存储来用呢?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以至于 Dave Cheney 专门写文章吐槽:《Context isn’t for cancellation》,他的观点是,context 顾名思义应该就是做存储用的,用来 cancel 才奇怪,所以应当:
I propose context.Context becomes just that; a request scoped association list of copy on write values.
那篇文章还有个有意思的点,就是当前的 context 其实并不能做到完美的控制,不过这里暂且不提。总之,这个混合了两种目的的设计,不论是谁都觉得奇怪。我猜想,设计者的初衷应该是不想让人们传两个变量,索性都塞进 context。
WithValue
相当于 Python 里的 threading.local
,但显然,没人会把 threading.local
和 threading.Event
合成一个东西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