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trace原理-dapper总结

大雄good · · 1746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项目上微服务,由于日志会散落在各个microservice,多主机甚至多数据中心,发现debug是非常地痛苦,同时新鲜血液的培训和沟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思考引入分布式的trace,一方面能够更好提供debug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可视化调用链,因此相信新人更加能够快速入手。

我在网上google了一些分布式的trace解决方案,包括twitter的Zipkin, Uber的Jaeger以及sourcegraph的Appdash. 发现所有的工具背后原理都是参考dapper--google关于分布式trace的一篇技术报告。因此有必要对原文进行研究。

1.Dapper的原理

1.1 Trace的数据结构

Dapper的目标是提供可扩展低开销透明的分布式trace系统,其原理实际上非常直观和简单:Dapper引入了Span这个概念,每一次API的调用,都需要传递调用者的Span ID, 同时将当前的Span ID传给调用的API,作为调用方的SpanID会写入调用者的上下文,作为其父Span ID。我用文字描述可能比较绕,直接上官方原图,就可以看明白了:

trace-tree

上面图里Span的长度可以认为是调用过程的执行时间,这样一方面我们就可以分析系统中的所有模块执行时间。另一方面,因为trace上下文中带有父Span IDSpan ID,我们可以很容易由上图生成一颗调用栈。

所以我们可以给每条trace的上下文中加入如下的首部,应该就能实现Dapper的trace结构:

type traceHead struct{
   traceID          int //标识每条trace
   parentSpanID     int //调用者ID
   SpanID           int //被调用者ID
   timestamp        int //被调用的时刻
   name             string //被调用的API name
   }

1.2 Trace的收集

而如何收集trace,google论文也给出了简单的framework:

  1. 所有的trace都保存在log文件中;
  2. collector通过运行在各个主机上的daemon程序读取log文件中的trace;
  3. 最终将trace保存在bigtable中,每一行的数据代表一条trace。
collection.png

总结

Dapper的原理实在是很简单,市面上的分布式trace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Dapper。后面我可能会采用Jaeger作为项目中的Trace工具,因为它支持istio,并且相对于Zipkin(Java), 我可能更愿意debug golang,有时间可以写一篇Jaeger的使用。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简书

感谢作者:大雄good

查看原文:分布式trace原理-dapper总结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1746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