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该项目脱胎于 mergeKubeConfig 项目,最早写该项目的目的是在一堆杂乱无章的 kubeconfig 中自由的切换。随着需要操作的 Kubernetes 集群越来越多,在不同的集群之间切换也越来越麻烦,而操作 Kubernetes 集群的本质不过是通过 kubeconfig
访问 Kubernetes 集群的 API Server,以操作 Kubernetes 的各种资源,而 kubeconfig
不过是一个 yaml 文件,用来保存访问集群的密钥,最早的 mergeKubeConfig 不过是一个操作 yaml 文件的 Python 脚本。而随着 golang 学习的深入,也就动了重写这个项目的念头,就这样 kubecm 诞生了。
kubecm
kubecm 由 golang 编写,支持 Mac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delete
rename
switch
提供比较实用的交互式的操作,目前的功能包括:
- add :添加新的
kubeconfig
到$HOME/.kube/config
中 - completion :命令行自动补全功能
- delete:删除已有的
context
,提供交互式和指定删除两种方式 - merge:将指定目录中的
kubeconfig
合并为一个kubeconfig
文件 - rename:重名指定的
context
,提供交互式和指定重命名两种方式 - switch:交互式切换
context
安装
kubecm 支持 Mac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安装方式也比较简单:
MacOS
使用 brew
或者直接下载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brew install sunny0826/tap/kubecm
Linux
下载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 linux x86_64
curl -Lo kubecm.tar.gz https://github.com/sunny0826/kubecm/releases/download/v${VERSION}/kubecm_${VERSION}_Linux_x86_64.tar.gz
tar -zxvf kubecm.tar.gz kubecm
cd kubecm
sudo mv kubecm /usr/local/bin/
Windows
下载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并将文件移动到 $PATH
中即可
命令行自动补全
kubecm 提供了和 kubectl 一样的 completion 命令行自动补全功能(支持 bash/zsh)
以 zsh
为例,在 $HOME/.zshrc
中添加
source <(kubecm completion zsh)
然后使用 source
命令,使其生效
source $HOME/.zshrc
之后,在输入 kubecm
后按 <kbd>tab</kbd> 键,就可以看到命令行自动补全的内容
操作 kubeconfig
kubecm 可以实现 kubeconfig
的查看、添加、删除、合并、重命名和切换
查看
# 查看 $HOME/.kube/config 中所有的 context
kubecm
添加
# 添加 example.yaml 到 $HOME/.kube/config.yaml,该方式不会覆盖源 kubeconfig,只会在当前目录中生成一个 config.yaml 文件
kubecm add -f example.yaml
# 功能同上,但是会将 example.yaml 中的 context 命名为 test
kubecm add -f example.yaml -n test
# 添加 -c 会覆盖源 kubeconfig
kubecm add -f example.yaml -c
删除
# 交互式删除
kubecm delete
# 删除指定 context
kubecm delete my-context
合并
# 合并 test 目录中的 kubeconfig,该方式不会覆盖源 kubeconfig,只会在当前目录中生成一个 config.yaml 文件
kubecm merge -f test
# 添加 -c 会覆盖源 kubeconfig
kubecm merge -f test -c
重命名
# 交互式重命名
kubecm rename
# 将 dev 重命名为 test
kubecm rename -o dev -n test
# 重命名 current-context 为 dev
kubecm rename -n dev -c
效果展示
结语
kubecm 项目的初衷为学习 golang 并熟悉 client-go 的使用,随着使用的深入,断断续续增加了不少功能,开发出了一个看上去还算正规的项目。总的来说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开发的业余项目,欢迎各位通过 ISSUE 来进行交流和讨论。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