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一文读懂 Wire

polaris · · 10494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 本文作者:Che Dan > >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dche423/master-wire-cn-d57de86caa1b> ## Wire 是啥 [Wire](https://github.com/google/wire "Wire") 是一个轻巧的 Golang 依赖注入工具。它由 Go Cloud 团队开发,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的方式在编译期完成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pendency_injection "依赖注入")是保持软件 “低耦合、易维护” 的重要设计准则之一。 此准则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开发平台之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优秀工具。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Spring](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framework "Spring"),Spring IOC 作为框架的核心功能对 Spring 的发展到今天统治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 事实上, 软件开发 [S.O.L.I.D 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ID "S.O.L.I.D 原则") 中的“D”, 就专门指代这个话题。 --- ## Wire 的特点 依赖注入很重要,所以 Golang 社区中早已有人开发了相关工具, 比如来自 Uber 的 [dig](https://github.com/uber-go/dig "dig") 、来自 Facebook 的 [inject](https://github.com/facebookgo/inject "inject") 。他们都通过反射机制实现了运行时依赖注入。 为什么 Go Cloud 团队还要重造一遍轮子呢? 因为在他们看来上述类库都不符合 Go 的哲学: > [Clear is better than clev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AkCSZUG1c&t=14m35s "Clear is better than clever") ,[Reflection is never clea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AkCSZUG1c&t=15m22s "Reflection is never clear.") > > — Rob Pike 作为一个代码生成工具, Wire 可以生成 Go 源码并在编译期完成依赖注入。 它不需要反射机制或 [Service Locators](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rvice_locator_pattern "Service Locators") 。 后面会看到, Wire 生成的代码与手写无异。 这种方式带来一系列好处: 1. 方便 debug,若有依赖缺失编译时会报错 2. 因为不需要 Service Locators, 所以对命名没有特殊要求 3. 避免依赖膨胀。 生成的代码只包含被依赖的代码,而运行时依赖注入则无法作到这一点 4. 依赖关系静态存于源码之中, 便于工具分析与可视化 团队对 Wire 设计的仔细权衡可以参看 [Go Blog](https://blog.golang.org/wire "Go Blog") 。 虽然目前 Wire 只发布了 v0.4 .0,但已经比较完备地达成了团队设定的目标。 预计后面不会有什么大变化了。 从团队傲娇的声明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 It works well for the tasks it was designed to perform, and we prefer to keep it as simple as possible. > > We’ll not be accepting new features at this time, but will gladly accept bug reports and fixes. > > — [Wire team](https://github.com/google/wire#project-status "Wire team") --- ## 上手使用 安装很简单,运行`go get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之后, `wire` 命令行工具 将被安装到 `$GOPATH/bin` 。只要确保 `$GOPATH/bin` 在 `$PATH`中, `wire` 命令就可以在任何目录调用了。 在进一步介绍之前, 需要先解释 wire 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Provider 和 Injector: **Provider**: 生成组件的普通方法。这些方法接收所需依赖作为参数,创建组件并将其返回。 组件可以是对象或函数 —— 事实上它可以是任何类型,但单一类型在整个依赖图中只能有单一 provider。因此返回 `int` 类型的 provider 不是个好主意。 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通过定义类型别名来解决。例如先定义`type Category int` ,然后让 provider 返回 `Category` 类型 典型 provider 示例如下: ``` // DefaultConnectionOpt provide default connection option func DefaultConnectionOpt()*ConnectionOpt{...}// NewDb provide an Db object func NewDb(opt *ConnectionOpt)(*Db, error){...}// NewUserLoadFunc provide a function which can load user func NewUserLoadFunc(db *Db)(func(int) *User, error){...} ``` 实践中, 一组业务相关的 provider 时常被放在一起组织成 **ProviderSet**,以方便维护与切换。 ``` var DbSet = wire.NewSet(DefaultConnectionOpt, NewDb) ``` **Injector:** 由`wire`自动生成的函数。函数内部会按根据依赖顺序调用相关 privoder 。 为了生成此函数, 我们在 `wire.go` (文件名非强制,但一般约定如此)文件中定义 injector 函数签名。 然后在函数体中调用`wire.Build` ,并以所需 provider 作为参数(无须考虑顺序)。 由于`wire.go`中的函数并没有真正返回值,为避免编译器报错, 简单地用`panic`函数包装起来即可。不用担心执行时报错, 因为它不会实际运行,只是用来生成真正的代码的依据。一个简单的 wire.go 示例 ```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oogle/wire" func UserLoader()(func(int)*User, error){ panic(wire.Build(NewUserLoadFunc, DbSet)) } var DbSet = wire.NewSet(DefaultConnectionOpt, NewDb) ``` 有了这些代码以后,运行 `wire` 命令将生成 wire_gen.go 文件,其中保存了 injector 函数的真正实现。 wire.go 中若有非 injector 的代码将被原样复制到 wire_gen.go 中(虽然技术上允许,但不推荐这样作)。 生成代码如下: ```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wire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 "github.com/google/wire" ) // Injectors from wire.go: func UserLoader() (func(int) *User, error) { connectionOpt := DefaultConnectionOpt() db, err := NewDb(connectionOpt)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v, err := NewUserLoadFunc(db)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return v, nil } // wire.go: var DbSet = wire.NewSet(DefaultConnectionOpt, NewDb) ``` 上述代码有两点值得关注: 1. wire.go 第一行 `// ***+build\*** wireinject` ,这个 [build tag](https://godoc.org/go/build#hdr-Build_Constraints "build tag") 确保在常规编译时忽略 wire.go 文件(因为常规编译时不会指定 `wireinject` 标签)。 与之相对的是 wire_gen.go 中的 `//***+build\*** !wireinject` 。两组对立的 build tag 保证在任意情况下, wire.go 与 wire_gen.go 只有一个文件生效, 避免了“UserLoader 方法被重复定义”的编译错误 2. 自动生成的 UserLoader 代码包含了 error 处理。 与我们手写代码几乎相同。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初始化过程, 手写也不算麻烦。 但当组件数达到几十、上百甚至更多时, 自动生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要触发“生成”动作有两种方式:`go generate` 或 `wire` 。前者仅在 wire_gen.go 已存在的情况下有效(因为 wire_gen.go 的第三行 `//***go:generate\*** wire`),而后者在任何时候都有可以调用。 并且后者有更多参数可以对生成动作进行微调, 所以建议始终使用 `wire` 命令。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真正的 injector 了, 例如: ``` package main import "log" func main() { fn, err := UserLoader()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user := fn(123) ... } ``` 如果不小心忘记了某个 provider, `wire` 会报出具体的错误, 帮忙开发者迅速定位问题。 例如我们修改 `wire.go` ,去掉其中的`NewDb` ```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oogle/wire" func UserLoader()(func(int)*User, error){ panic(wire.Build(NewUserLoadFunc, DbSet)) } var DbSet = wire.NewSet(DefaultConnectionOpt) //forgot add Db provider ``` 将会报出明确的错误:“`no provider found for *example.Db`” ``` wire: /usr/example/wire.go:7:1: inject UserLoader: no provider found for *example.Db needed by func(int) *example.User in provider "NewUserLoadFunc" (/usr/example/provider.go:24:6) wire: example: generate failed wire: at least one generate failure ``` 同样道理, 如果在 wire.go 中写入了未使用的 provider , 也会有明确的错误提示。 --- ## 高级功能 谈过基本用法以后, 我们再看看高级功能 ### **\*接口注入\*** 有时需要自动注入一个接口, 这时有两个选择: 1. 较直接的作法是在 provider 中生成具体类, 然后返回接口类型。 但这不符合[Golang 代码规范](https://github.com/golang/go/wiki/CodeReviewComments#interfaces "Golang 代码规范")。一般不采用 2. 让 provider 返回具体类,但在 injector 声明环节作文章,将类绑定成接口,例如: ``` // FooInf, an interface // FooClass, an class which implements FooInf // fooClassProvider, a provider function that provider *FooClassvar set = wire.NewSet( fooClassProvider, wire.Bind(new(FooInf), new(*FooClass) // bind class to interface ) ``` ### **\*属性自动注入\*** 有时我们不需什么特定的初始化工作, 只是简单地创建一个对象实例, 为其指定属性赋值,然后返回。当属性多的时候,这种工作会很无聊。 ``` // provider.gotype App struct { Foo *Foo Bar *Bar }func DefaultApp(foo *Foo, bar *Bar)*App{ return &App{Foo: foo, Bar: bar} } // wire.go ... wire.Build(provideFoo, provideBar, DefaultApp) ... ``` `wire.Struct` 可以简化此类工作, 指定属性名来注入特定属性: ``` wire.Build(provideFoo, provideBar, wire.Struct(new(App),"Foo","Bar") ``` 如果要注入全部属性,则有更简化的写法: ``` wire.Build(provideFoo, provideBar, wire.Struct(new(App), "*") ``` 如果 struct 中有个别属性不想被注入,那么可以修改 struct 定义: ``` type App struct { Foo *Foo Bar *Bar NoInject int `wire:"-"` } ``` 这时 `NoInject` 属性会被忽略。与常规 provider 相比, `wire.Struct` 提供一项额外的灵活性: 它能适应指针与非指针类型,根据需要自动调整生成的代码。 大家可以看到`wire.Struct`的确提供了一些便利。但它要求注入属性可公开访问, 这导致对象暴露本可隐藏的细节。 好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接口注入”来解决。用 `wire.Struct` 创建对象,然后将其类绑定到接口上。 至于在实践中如何权衡便利性和封装程度,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 **\*值绑定\*** 虽不常见,但有时需要为基本类型的属性绑定具体值, 这时可以使用 `wire.Value` : ``` // provider.go type Foo struct { X int }// wire.go ... wire.Build(wire.Value(Foo{X: 42})) ... ``` 为接口类型绑定具体值,可以使用 `wire.InterfaceValue` : ``` wire.Build(wire.InterfaceValue(new(io.Reader), os.Stdin)) ``` ### **\*把对象属性用作 Provider\*** 有时我们只是需要用某个对象的属性作为 Provider,例如 ``` // provider func provideBar(foo Foo)*Bar{ return foo.Bar } // injector ... wire.Build(provideFoo, provideBar) ... ``` 这时可以用 `wire.FieldsOf` 加以简化,省掉啰嗦的 provider: ``` wire.Build(provideFoo, wire.FieldsOf(new(Foo), "Bar")) ``` 与 `wire.Struct` 类似, `wire.FieldsOf` 也会自动适应指针/非指针的注入请求 ### **\*清理函数\*** 前面提到若 provider 和 injector 函数有返回错误, 那么 wire 会自动处理。除此以外,wire 还有另一项自动处理能力: 清理函数。 所谓清理函数是指型如 `func()` 的闭包, 它随 provider 生成的组件一起返回, 确保组件所需资源可以得到清理。 清理函数典型的应用场景是文件资源和网络连接资源,例如: ``` type App struct { File *os.File Conn net.Conn } func provideFile() (*os.File, func(), error) { f, err := os.Open("foo.txt")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cleanup := func() { if err := f.Close(); err != nil { log.Println(err) } } return f, cleanup, nil } func provideNetConn() (net.Conn, func(), error) { conn, err := net.Dial("tcp", "foo.com:80")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cleanup := func() { if err := conn.Close(); err != nil { log.Println(err) } } return conn, cleanup, nil }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两个 provider 分别提供了文件资源和网络连接资源 wire.go ```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oogle/wire" func NewApp() (*App, func(), error) { panic(wire.Build( provideFile, provideNetConn, wire.Struct(new(App), "*"), )) } ``` 注意由于 provider 返回了清理函数, 因此 injector 函数签名也必须返回,否则将会报错 wire_gen.go ```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wire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 Injectors from wire.go: func NewApp() (*App, func(), error) { file, cleanup, err := provideFile()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nil, err } conn, cleanup2, err := provideNetConn() if err != nil { cleanup() return nil, nil, err } app := &App{ File: file, Conn: conn, } return app, func() { cleanup2() cleanup() }, nil } ``` 生成代码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1. 当 `provideNetConn` 出错时会调用 `cleanup()` , 这确保了即使后续处理出错也不会影响前面已分配资源的清理。 2. 最后返回的闭包自动组合了 `cleanup2()` 和 `cleanup()` 。 意味着无论分配了多少资源, 只要调用过程不出错,他们的清理工作就会被集中到统一的清理函数中。 最终的清理工作由 injector 的调用者负责 可以想像当几十个清理函数的组合在一起时, 手工处理上述两个场景是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的。 wire 的优势再次得以体现。 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 func main() { app, cleanup, err := NewApp()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defer cleanup() ... } ``` 注意 main 函数中的 `defer cleanup()` ,它确保了所有资源最终得到回收 --- ## 总结 以上详细介绍了 wire 的概念、特点、使用方法及各种高级特性。 希望能帮你掌握这个小巧却强大的工具。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10494 次点击  ∙  2 赞  
加入收藏 微博
暂无回复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