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小Docker镜像的一些建议

BGbiao · · 629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背景: 前两天在群里看到有人提到说,自己构建了一个镜像,明明就只往base镜像中增加了tomcat,但是构建好的镜像大小最终却是两倍的tomcat包的大小,最后看到Dockerfile后才发现作者在把tomcat包拷贝进去之后,又使用RUN指令,执行了一次chmod a+x tomcat,我想说,这么搞镜像不大那是不可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前段时间,同事说让搞一个公司级别的base镜像,要稳定并且尽量小,借着这两个事,和大家分享几点Docker镜像相关的事情。

首先,镜像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如下几点:

  • 1.业务需求和debug的便利性(比如科学计算和普通的java或者golang程序)
  • 2.业务镜像构建的依赖特性(构建过程和交付物的依赖关系)
  • 3.交付物的定义过程(Dockerfile分层过程中的变更层)

接下来,从三个点来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单从镜像大小的角度考虑

如果仅从镜像的大小角度来讲,为了镜像尽可能的小,有如下的base镜像可供选择:

  • alpine: 专为容器而生的基础镜像,缺点是默认使用的musl libc,但是大多数运行在Linux下的程序几乎都是glibc
  • scratch: 没有任何杂念的基础镜像,优点就是没有杂念,缺点也明显就是各种动态链接库,shell等等都没有(所以对应静态依赖的程序还是可以的)
  • busybox: 基本也是一个没有太多杂念的基础镜像,不过生态里包含了很多依赖镜像,比如busybox:glibc
  • centos: centos发行版的mini镜像,基础的库和工具包基本都有,base稍微大了点(200M左右吧,不过也可以精简)
  • ubuntu: ubuntu发现版的mini镜像,同上,base大概在120M左右,不过两者的稳定性和包的管理有差异

但以上几种的base均有利弊,而且企业内部通常业务场景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维护内部的基础base镜像时一般不会为了镜像小这个伪目标而使用多种base来构建不同镜像,主要是考虑到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稳定性,可操作性).

二、考虑业务的需求和debug的便利性

  • java: 程序依赖基本包含在程序中,仅对java依赖
  • c: 可能需要指定的libc库以及动态链接库的依赖
  • golang: 编译好的程序几乎不需要依赖
  • python: 需要依赖python以及各个库的支持,同时库可能依赖系统的动态链接库

通常在企业环境中,系统不可能长期只有一种语言来开发,因此不同语言生态下也就诞生了不同的需求。

比如,当下不论是DL(Deep Learning)还是ML(Machine Learning)大部分对外的库基本都是使用Python开发的,因此在这种场景下,通常业务所需要的基础库是相当大,几个G的竟像也是司空见惯的。

同时,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的技术人员都有可能去容器内部进行简单的debug操作(比如使用curl,netstat等工具),此时不同的base镜像会包含不同的生态工具,无疑也会增加大家的学习成本,如果对外推广可能会遭遇一定障碍。

最后,还有一个点就是业务上层的base竟像的精简化。

很多时候base环境内部可能存在一些基本工具,仅是程序构建时需要的工具,比如c程序的gcc,golang程序的go,java程序的jdk(其实仅jre就可以),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空间,可以将构建过程相关的工具阉割掉。

三、交付物的定义过程

在传统的CI/CD流水线中,交付物通常是一个静态的压缩包,而在引入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之后,交付物就是包含业务代码和其运行时环境的镜像,因此在交付物的定义过程中也可以做一些镜像精简的优化。

这里主要是Docker的分层思想,在开源的容器市场中,基于overlay的存储引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可以在分层过程中进行一些优化,对overlay不太了解的可以阅读以前的一篇文章overlayfs的探究以及在docker的使用

FROM golang as golang-build
WORKDIR /
COPY hello.go .
RUN go build -ldflags "-s -w" -o hello hello.go

FROM alpine
COPY --from=golang-build hello .
RUN chmod a-x hello && chmod a+x hello
CMD ["./hello"]

我们知道,在分层的思想中,每一层都是上一层的可写叠加,而在最新层变更的文件才是整个镜像或者容器增加的数据,所以如上的Dockerfile中,我们在RUN指令中增加了权限的操作(仅用来说明问题),你会发现,最终的镜像会比不加RUN指令整整大了一个hello程序的空间,这其实就是镜像分层中的一个优化点。

所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容器化改造和上线时,除了需要考虑各个适用方的场景问题和操作便利性,同时在构建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把控。

当然啦,尽可能的将镜像压缩到最小,不仅可以减少磁盘的使用,同时在大规模分发镜像时也会表现的相对有效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镜像越小越好,同时我们需要在镜像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上进行一定权重的考量。

知识星球
公众号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简书

感谢作者:BGbiao

查看原文:构建更小Docker镜像的一些建议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629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暂无回复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