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删码
Erasure coding纠删码技术简称EC,是一种数据保护技术。最早用于通信行业中数据传输中的数据恢复,是一种编码容错技术。他通过在原始数据中加入新的校验数据,使得各个部分的数据产生关联性。在一定范围的数据出错情况下,通过纠删码技术都可以进行恢复。
副本策略和纠删码是存储领域常见的两种数据冗余技术。相比于副本策略,纠删码具有更高的磁盘利用率
多副本策略即将数据存储多个副本(一般是三副本,比如HDFS),当某个副本丢失时,可以通过其他副本复制回来。三副本的磁盘利用率为1/3。
纠删码技术主要是通过纠删码算法将原始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冗余,并将数据和冗余一并存储起来,以达到容错的目的。其基本思想是将n块原始的数据元素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m块冗余元素(校验块)。对于这n+m块的元素,当其中任意的m块元素出错(包括原始数据和冗余数据)时,均可以通过对应的重构算法恢复出原来的n块数据。生成校验的过程被成为编码(encoding),恢复丢失数据块的过程被称为解码(decoding)。磁盘利用率为n/(n+m)。基于纠删码的方法与多副本方法相比具有冗余度低、磁盘利用率高等优点。
两种冗余技术对比如下表:
两种技术
磁盘利用率
计算开销
网络消耗
恢复效率
多副本(3副本)
1/3
几乎没有
较低
较高
纠删码(n+m)
n/(n+m)
高
较高
较低
纠删码算法
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 码,简称 RS 码
纠删码引擎
ISA-L
纠删码作为 ISA-L 库所提供的功能之一,其性能应该是目前业界最佳。需要注意的是 Intel 采用的性能测试方法与学术界常用的方式略有出路,其将数据块与冗余块的尺寸之和除以耗时作为速度,而一般的方法是不包含冗余块的。另外,ISA-L 未对 vandermonde 矩阵做特殊处理,而是直接拼接单位矩阵作为其编码矩阵,因此在某些参数下会出现编码矩阵线性相关的问题。好在 ISA-L 提供了cauchy 矩阵作为第二方案。
ISA-L 之所以速度快,一方面是由于 Intel 谙熟汇编优化之道,其次是因为它将整体矩阵运算搬迁到汇编中进行。但这导致了汇编代码的急剧膨胀,令人望而生畏。
Jerasure2.0
不同于 ISA-L 直接使用汇编代码,Jerasure2.0 使用 C 语言封装后的指令,这样代码更加的友好。另外 Jerasure2.0 不仅仅支持 GF(2^8) 有限域的计算,其还可以进行 GF(2^4) - GF(2^128) 之间的有限域。并且除了 RS 码,还提供了 Cauchy Reed-Solomon code (CRS 码)等其他编码方法的支持。它在工业应用之外,其学术价值也非常高。目前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库之一。目前 Jerasure2.0 并不支持 AVX 加速,尽管如此,不过在仅使用 SSE 的情况下,Jerasure2.0 依然提供了非常高的性能表现。不过主要作者之一 James S. Plank 教授转了研究方向,另外一位作者 Greenan 博士早已加入工业界。因此后续的维护将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klauspost 的 ReedSolomon
klauspost 利用 Golang 的汇编支持,友好地使用了 SIMD 技术,此款引擎的 SIMD 加速部分是目前我看到的实现中最为简洁的,矩阵运算的部分逻辑被移到了外层高级语言中,加上 Golang 自带的汇编支持,使得汇编代码阅读起来更佳的友好。不过 Go 并没有集成所有指令,部分指令不得不利用 YASM 等汇编编译器将指令编译成字节序列写入汇编文件中。一方面导致了指令的完全不可读,另外一方面这部分代码的语法风格是 Intel 而非 Golang 汇编的 AT&T 风格,平添了迷惑。这款引擎比较明显的缺陷有两点:1.对于较大的数据块,编码速度会有巨大的下滑;2.修复速度明显慢于编码速度。
HDFS EC 纠删码
Hadoop 3.0 开始支持 纠删码(EC)存储。
Swift EC 纠删码
Swift现在支持纠删码(EC)存储策略类型。这样部署人员、以极少的RAW容量达到极高的可用性,如同在副本存储中一样。然而,EC需要更多的CPU和网络资源,所以并不适合所有应用场景。EC非常适合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极少访问的、大容量数据。
Swift纠删码的实现对于用户是透明的。对于副本存储和纠删码存储的类型,在API上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支持纠删码,Swift现在需要依赖PyECLib和liberasurecode。liberasurecode是一个可插件式的库,允许在你选择的库中实现EC算法。
优势 劣势
优势
纠删码技术作为一门数据保护技术,自然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可以解决的就是目前分布式系统,云计算中采用副本来防止数据的丢失。副本机制确实可以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但是翻倍的数据存储空间也必然要被消耗,这一点却是非常致命的。EC技术的运用就可以直接解决这个问题。
劣势
EC技术的优势确实明显,但是他的使用也是需要一些代价的,一旦数据需要恢复,他会造成2大资源的消耗:
1、网络带宽的消耗,因为数据恢复需要去读其他的数据块和校验块
2、进行编码,解码计算需要消耗CPU资源
就是既耗网络又耗CPU
总结
最好的选择是用于冷数据集群,有下面2点原因可以支持这种选择
1、冷数据集群往往有大量的长期没有被访问的数据,体量确实很大,采用EC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副本数
2、冷数据集群基本稳定,耗资源量少,所以一旦进行数据恢复,将不会对集群造成大的影响
出于上述2种原因,冷数据集群无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
https://www.jianshu.com/p/5820b872fa53
https://www.jianshu.com/p/7a035cbe4c73
https://blog.csdn.net/aishuc/article/details/78734572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runningtortoises/article/details/51567417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