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但是学习起来越来越困

跨界架构师 · · 1044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我是一个着迷于产品和运营的技术人,乐于跨界的终身学习者。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跨界架构师」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我的第「140」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先祝大家节日快乐。不知道这个假期你打算出门吗?Z哥我是打算不出远门了,怕死,哈哈。索性好好宅家里学习,强化一下自己。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随着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动速度,知识的更新迭代也在加速。可能原本靠着一门手艺可以过一辈子,现在可能每5~10年就需要一次大的迭代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被out。

并且,随着最近几年知识付费的兴起,提倡「终身学习」的声音越来越大了。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在鼓吹「终身学习」,这个观点的价值取向总是正向的。


但是对于学习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大部分人的并不是学什么或者怎么学。而是,总是学着学着没动力,半途而废了。甚至是一开始学习就犯困、打瞌睡。

不瞒你说,Z哥我之前也在这种状态困扰过好久,深知这种感受的滋味。


毕竟,再好的美食,吃不下去对你来说就是一场空。

长期以往,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必然大大下降。这不是杞人忧天,至少在以快速变化著称的互联网行业里,由于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被淘汰的情况正在愈演愈烈。


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这件事上比较容易陷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所以很多人将长时间的高效学习看作是奢望,是学霸专属。我们普通人肯定得劳逸结合,学一下,玩一下啊。所以「番茄工作法」之类的概念受到广泛的传播。

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

学霸用起来觉得还不错,我们所谓的“普通人”还是用着没啥效果,说好的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休息着休息着就超过半小时了~


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我们人性的弱点所致。

像大家最常见的拖延症问题就是。

拖延症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病毒,如果你不下狠心去彻底治了它,它会逐渐扩散,会让你进入到所谓的“懒癌晚期”……

芝加哥德波尔大学心理学教授Joseph Ferrari之前做过一项研究,在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人群中有20%的人具有慢性拖延症,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者,95%的拖延者感到十分痛苦,希望改变。

怎么办呢?

想要摆脱人性弱点的困扰,最好的一类办法就是同样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反制。


所以Z哥我建议你带着功利心、带着目的性去学习。(比如说,我之所以乐于将所学所想在这里分享出来,我的功利心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分享)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这种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但是又没有找到什么可以让你产生功利心、目的性的事情。那我建议你先别学了,越学越焦虑。

不如先好好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的下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小目标是什么。

如果实在想不到,可以人为的给自己增加一些“利益点”。比如,如果某件事我做成了,我就奖励给自己一样什么东西。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举个例子。

比如,你发现公司里某个新业务开展的不错,目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你也想加入分一杯羹。但是某项技能你还不具备。

那么你试想一下,此时,你学习这项缺失技能的动力,相比你在网上无意间发现某个技能你觉得很牛皮,想学习一下,哪个动力更强?

我想很明显是前者,因为那可以让你多拿不少的奖金。所以,你自然而然更容易坚持下去。


其次,第二个好处是,避免学习的深度停留在表面

人啊,总是逐渐向已养成的习惯妥协。然而,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带着功利性去考虑做这件事,必然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用于判断自己的期望是否能兑现。那么当你在设立这个小目标的时候,由于习惯还没开始介入,所以它相对是客观的、合理的。

因此,在客观、合理的目标驱使下,可以避免自己学习的程度停留在表面,摆脱“差不多就行了”的状况。

像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学习成果还达不到标准,自然无法通过应聘的面试。那么便会驱使你继续更深入的学习。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这是保证「功利性学习」有效的首要要求。


思路清楚了,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


/01 确定目标/

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身边有哪些好机会?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你想要什么?

只要是一个“还有救”的人,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灵魂拷问必然可以至少得到一个客观的、可度量的目标。

这个很简单,就不多说了。


/02  断了拖延症/

把拖延症断了,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否则,你这会大大影响你自己的信心。

我有一个治疗拖延症的好办法,就是设定一些“信号”。一旦当你收到这些“信号”就要做出对应的反应。比如,

    ■ 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大脑放空。不要再想之前发生的杂七杂八的事情了。

    ■ 一旦看到一段让你觉得很有道理的话,就要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 一旦……就要……

这里举的例子是看书时的“信号”,其他情况也是类似的。


/03 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

既然在第一步中把目标确定下来了,那么接下去就是分解这个目标,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给罗列出来。

比如,顺着之前提到的例子,你想参与的公司的新项目是一个面向企业服务市场的项目,其中的技术选型用到了Golang。那么你至少可以确定的学习内容为:

    ■ 所面向的服务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以及该行业里常见的痛点等等。

    ■ Golang语言的特点、语法、常用的库、编译方式等。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再了解下Golang背后的Actor模型是怎么回事、语言的设计原理等等更深入的概念。


当然了,可能需要具体学习的点有很多。这个时候要排好优先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克制一下不要过度延展,否则就是假勤奋了。

比如,明明当前在学A,你顺带了解一下B还没啥问题,如果你延展到了C、D、E甚至是Z,那就跑偏了。


/04 应用所学内容/

最后一步就是学以致用。

很多人说是说在学习,其实就是看看书、看看资料。哪怕你很花时间去思考,但是不用起来的话,这些学到的东西最多是你脑海中的记忆而已。真当你遇到什么事,实操起来可完全不是同一种感觉了。

如果有真实的问题场景让你去应用便最好不过了。如果没有真实的问题场景的话,你可以选择虚拟一个场景。(可以是身边随便观察到的某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假设你现在需要从某些网站上爬取一些数据下来。那么用Golang去实现一下这个需求试试?

当你自认为学的可以了的时候,去应聘这个新岗位试试?如果没应聘上,说明:要么自己学习的深度还不够,要么自己罗列的学习内容覆盖面还不够。继续3和4的循环即可。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分享给你,也能帮助你更高效的学习。


/01 通过「仪式感」摆脱注意力残余现象/

大脑是具有惯性的,在切换到下一件事情时候,注意力并没有完全的收回来。用术语来说是,这是“注意力残余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让学习具备仪式感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你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先冥想几分钟。当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将它视作你的“学习模式”开启了,接下去就只专注于学习这一件事。

很多小事都可以变成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情,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比如,鲁迅先生的仪式感就是读书之前要洗手,你看一件很小的事也可以给它赋予仪式感的意义。


/02  找到平衡点,进入心流/

「心流」的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过。这个词是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首次提出的。

一旦进入到「心流」状态,就意味着你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整个世界只有眼前的这件事,因此做事的效率会达到极致。

这种感觉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背后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书中将这个规律用下面这张图呈现了出来。

纵轴是挑战,横轴是技巧,在米哈里的理论中,心流的获取,靠的是个人能力水平和接受的任务难度之间的微妙配比。

那么如何进入「心流通道」,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如果感到焦虑,就提升技巧。逐渐找到那个平衡点,你就能进入到心流状态。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先和你聊了一个我们每个人很常见的问题,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可能你尝试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式,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都不尽如人意。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相当于你要解决我们人性的弱点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同样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反制。所以,我建议你带着功利心去学习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1.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2.避免学习的深度停留在表面。

具体实践的时候可以分为4步走:

    1.确定目标

    2.断了拖延症

    3.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

    4.应用所学内容

如果目前还未达成,那么不断地在3和4中进行循环。

最后还分享了2个辅助方法给你:

    1.通过「仪式感」摆脱注意力残余现象

    2.找到平衡点,进入心流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推荐阅读:

    ■ 你的职业「内卷」了吗?

    ■ 吐个槽,「观点先行」要把人坑死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右下角的「爱心」,支持我的创作~

▶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跨界架构师(ID:Zachary_ZF)。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深度思考。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简书

感谢作者:跨界架构师

查看原文: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但是学习起来越来越困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1044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