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高可用架构 · 2020-11-05 07:33:12 · 938 次点击 · 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 大约8小时之前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2020-11-05 07:33:12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导语:zap是uber开源的Go高性能日志库。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zap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实现,揭示了zap高效的原因。并且对如何构建高性能Go语言库给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简介:李子昂,美图公司架构平台系统研发工程师,从事长连接服务和分布式存储组件的研发和支持。

摘要


日志在整个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选择日志组件的时候也有多方面的考量。详细、正确和及时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整个性能表现是否也是必要考虑的点呢?美图技术团队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有的日志组件对于计算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这将导致整个服务成本的居高不下。此文从设计原理深度分析了 zap 的设计与实现上的权衡,也希望整个的选择、考量的过程能给其他的技术团队在开发高性能的 Go 组件时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言


日志作为整个代码行为的记录,是程序执行逻辑和异常最直接的反馈。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日志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日志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系统的问题,同时日志中也蕴含了大量有价值可以被挖掘的信息,因此合理地记录日志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部门的技术大牛做过精辟的总结:

拔高到哲学或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人或项目质量的进步,还是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排查,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详细、正确、及时地反馈。而日志和监控就是用来提供反馈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当然,最差的情况就是什么都不管,等到用户发现问题来反馈,不过这样恐怕只能去人才市场了(这一段你可以当我在扯淡)。

我们的业务通常会记录大量的 Debug 日志,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我们使用的日志库 seelog 性能存在严重的瓶颈,在我们的对比结果中发现:zap 表现非常突出,单线程 Qps 也是 logrus、seelog 的数倍。

在分析源码后 zap 设计与实现上的考量让我感到受益颇多,在这里我们主要分享一下以下几个方面:

1.zap 为何有这么高的性能
2.对于我们自己的开发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3.如何正确的使用 Go 开发高性能的组件

Why zap?


绝大多数的代码中的写日志通常通过各式各样的日志库来实现。日志库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对于 Go 开发者来说大家常用的日志组件通常会有以下几种,下面简单的总结了常用的日志组件的特点:

  • seelog: 最早的日志组件之一,功能强大但是性能不佳,不过给社区后来的日志库在设计上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 logrus: 代码清晰简单,同时提供结构化的日志,性能较好。
  • zap: uber 开源的高性能日志库,面向高性能并且也确实做到了高性能。
    Zap 代码并不是很多,不到 5000 行,比 seelog 少多了( 8000 行左右), 但比logrus(不到 2000 行)要多很多。为什么我们会选择 zap 呢?在下文中将为大家阐述。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Zap 跟 logrus 以及目前主流的 Go 语言 log 类似,提倡采用结构化的日志格式,而不是将所有消息放到消息体中,简单来讲,日志有两个概念:字段和消息。字段用来结构化输出错误相关的上下文环境,而消息简明扼要的阐述错误本身。

比如,用户不存在的错误消息可以这么打印:

log.Error("User does not exist", zap.Int("uid", uid))

上面 User does not exist 是消息, 而 uid 是字段。具体设计思想可以参考 logrus的文档 ,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我们最初的实践中并没有意识到日志框架的性能的重要性,直到开发后期进行系统的 benchmark 总是不尽人意,而且在不同的日志级别下性能差距明显。通过 go profiling 看到日志组件对于计算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因此决心将其替换为一个高性能的日志框架,这也是选择用 zap 的一个重要的考量的点。

目前我们使用 zap 已有2年多的时间,zap 很好地解决了日志组件的低性能的问题。目前 zap 也从 beta 发布到了 1.8版本,对于 zap 我们不仅仅看到它的高性能,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设计与工程实践。日志属于 io 密集型的组件,这类组件如何做到高性能低成本,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服务成本。

zap, how ?


zap 具体表现如何呢?抛开 zap 的设计我们不谈,现在让我们单纯来看一个日志库究竟需要哪些元素:

1.首先要有输入:输入的数据应该被良好的组织且易于编码,并且还要有高效的空间利用率,毕竟内存开辟回收是昂贵的。 无论是 formator 方式还是键值对 key-value 方式,本质上都是对于输入数据的组织形式。 实践中有格式的数据往往更有利于后续的分析与处理。 json 就是一种易用的日志格式
2.其次日志能够有不同的级别:对于日志来说,基本的的日志级别: debug info warning error fatal 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场景,我们甚至期待类似于 assert 的 devPanic 级别。同时除了每条日志的级别,还有日志组件的级别,这可以用于屏蔽掉某些级别的日志。
3.有了输入和不同的级别,接下来就需要组织日志的输出流:你需要一个 encoder 帮你把格式化的,经过了过滤的日志信息输出。也就是说不论你的输出是哪里,是 stdout ,还是文件,还是 NFS ,甚至是一个 tcp 连接。 Encoder 只负责高效的编码数据,其他的事情交给其他人来做。
4.有了这些以后,我们剩下的需求就是设计一套易用的接口,来调用这些功能输出日志。 这就包含了 logger 对象和 config。
嗯,似乎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要什么了,日志的组织和输出是分开的逻辑,但是这不妨碍 zapcore 将这些设计组合成 zap 最核心的接口。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从上文中来看一个日志库的逻辑结构已经很清晰了。现在再来看下 zap ,通过 zap 打印一条结构化的日志大致包含5个过程:

1.分配日志 Entry: 创建整个结构体,此时虽然没有传参(fields)进来,但是 fields 参数其实创建了
2.检查级别,添加core: 如果 logger 同时配置了 hook,则 hook 会在 core check 后把自己添加到 cores 中
3.根据选项添加 caller info 和 stack 信息: 只有大于等于级别的日志才会创建checked entry
4.Encoder 对 checked entry 进行编码: 创建最终的 byte slice,将 fields 通过自己的编码方式(append)编码成目标串
7.Write 编码后的目标串,并对剩余的 core 执行操作, hook也会在这时被调用
接下来对于我们最感兴趣的几个部分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

  • logger: zap 的接口层,包含Log 对象、Level 对象、Field 对象、config 等基本对象
  • zapcore: zap 的核心逻辑,包含field 的管理、level 的判断、encode 编码日志、输出日志
  • encoder: json 或者其它编码方式的实现
  • utils: SubLog,Hook,SurgarLog/grpclogger/stdlogger

    logger: 对象 vs 接口


zap 对外提供的是 logger 对象和 field 和 level。 这是 zap 对外提供的基本语义: logger 对象打印 log,field 则是 log 的组织方式,level 跟打印的级别相关。 这些元素的组合是松散的但是联系确实紧密的。

有趣的是,zap 并没有定义接口。 大家可能也很容易联想到 Go 自身的 log 就不是接口。 在 go-dev 很多人曾经讨论过 Go 的接口,有人讨论为啥不提供接口 Standardization around logging and related concerns ,甚至有人提出过草案 Go Logging Design Proposal - Ross Light,然而最终也难逃被 Abandon 的命运。

归根到底,reddit 上的一条评论总结最为到位:

No one seems to be able to agree what such an interface should look like。

在 zap 的早期版本中并没有提供 zapcore 这个库。 zapcore提供了zap 最核心的设计的逻辑封装:执行级别判断,添加 field 和 core,进行级别判断返回 checked entry。

logger 是对象不是接口,但是 zapcore 却是接口,logger 依赖 core 接口实现功能,其实是 logger 定义了接口,而 core 提供了接口的实现。 core 作为接口体现的是 zap 核心逻辑的抽象和设计理念,因此只需要约定逻辑,而实现则是多种的也是可以替换的,甚至可以基于 core 进行自定义的开发,这大大增加了灵活性。

zap field: format vs field


对于 zap 来说,为了性能其实牺牲掉了一定的易用性。例如 log.Printf("%s", &s) format 这种方式是最自然的 log 姿势,然而对于带有反射的 Go 是致命的: 反射太过耗时。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反射和 cast 的性能对比,结果是惊人的。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通过 fmt.Sprintf() 来组合 string 是最慢的,这因为 fmt.Printf 函数族使用反射来判断类型.

fmt.Sprintf("%s", "hello world")

相比之下 string 的 + 操作基就会快很多,因为 Go 中的 string 类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 []byte。 执行 + 会将后续的内容追加在 string 对象的后面:

_ = s + "hello world"

然而对于追求极致的 zap 而言还不够,如果是 []byte 的 append 则还要比 + 快2倍以上。 尽管这里其实不是准确的,因为分配 []byte 时,如果不特殊指定 capacity 是会按照 2 倍的容量预分配空间。append 追加的 slice 如果容量不足,依然会引发一次 copy, 而 我们可以通过预分配足够大容量的 slice 来避免该问题。zap 默认分配 1k 大小的 byte slice。

buf = append(buf, []byte("hello world")...)

表格的最下面是接口反射和直接转换的性能对比,field 通过指明类型避免了反射,zap 又针对每种类型直接提供了转换 []byte + append 的函数,这样的组合效率是极其高的。明确的调用对应类型的函数避免运行时刻的反射,可以看到 规避反射 这种类型操作是贯穿在整个 zap 的逻辑中的。

zap 的 append 家族函数封装了 strconv.AppendX 函数族,该函数用于将类型转换为 []byte 并 append 到给定的 slice 上。

zap 高性能的秘诀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标准库提供了覆盖最全的工具和函数。 但是标准库 为了通用有时候其实做了一些性能上的牺牲 。 而 zap 在细节上的性能调优确实下足了功夫,我们可以借鉴这些调优的思路和经验。

避免 GC: 对象复用

Go 是提供了 gc 的语言。 gc 就像双刃剑,给你了快捷的同时又会增加系统的负担。 尽管 Go 官方宣称 gc 性能很好,但是仍然无法绕开 Stop-The-World 的难题,一旦内存中的碎片较多 gc 仍然会有明显尖峰,这种尖峰对于重 io 的业务来说是致命的。 zap 每打印1条日志,至少需要2次内存分配:

  • 创建 field 时分配内存。
  • 将组织好的日志格式化成目标 []byte 时分配内存。
    zap 通过 sync.Pool 提供的对象池,复用了大量可以复用的对象,避开了 gc 这个大麻烦。

Go 的 sync.Pool 实现上提供的是 runtime 级别的绑定到 Processor 的对象池。 对象池是否高效依赖于这个池的竞争是否过多,对此我曾经做过一次对比,使用 channel 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对象池,但是 benchmark 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完全不如 sync.Pool 高效。 究其原因,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使用 channel 实现的对象池在多个 Processor 之间会有强烈的并发。尽管使用 sync.Pool 涉及到一次接口的转换,性能依然是非常可观的。

zap 也是使用了sync.Pool 提供的标准对象池。自身的 runtime 包含了 P 的处理逻辑,每个 P 都有自己的池在调度时不会发生竞争。 这个比起代码中的软实现更加高效,是用户代码做不到的逻辑。

sync.Pool 是Go提供给大家的一种优化 gc 的方式好方式尽管 Go 的 gc 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够绕开 gc 的 STW,因此合理的使用 pool 有助于提高代码的性能,防止过多碎片化的内存分配与回收。

之前我们对于 pool 对象的讨论中,最痛苦的一点就是是否应该包暴露 Free 函数。 最终的结论是如同 C/C++,资源的申请者应该决定何时释放。 zap 的对象池管理也深谙此道。

  • buffer 实现了 io.Writer
  • Put 时并不执行 Reset
  • buffer 对象包含其对象池,因此可以在任何时刻将自己释放(放回对象池)
    内建的 Encoder: 避免反射

反射是 Go 提供给我们的另一个双刃剑,方便但是不够高效。 对于 zap ,规避反射贯穿在整个代码中。 对于我们来说,创建json 对象只需要简单的调用系统库即可:

b, err := json.Marshal(&obj)

对于 zap 这还不够。标准库中的 json.Marshaler 提供的是基于类型反射的拼接方式,代价是高昂的:


func (e *encodeState) marshal(v interface{}, opts encOpts) (err error) {
...
  e.reflectValue(reflect.ValueOf(v), opts) //reflect 根据 type 进行 marshal
...
}

反射的整体性能并不够高,因此通过 Go 的反射可能导致额外的性能开销。 zap 选择了自己实现 json Encoder。 通过明确的类型调用,直接拼接字符串,最小化性能开销。

zap 的 json Encoder 设计的高效且较为易用,完全可以替换在代码中。 另一方面,这也是 Go 长期以来缺乏泛型的一个痛点 。对于一些性能要求高的操作,如果标准库偏向于易用性。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绕开标准库,通过自己的实现,规避掉额外性能开销。 同样,上文提到的 field 也是这个原因。 通过一个完整的自建类型系统,zap 提供了从组合日志到编码日志的整体逻辑,整个过程中都是可以。

ps. 据说 Go 在2.0 中就会加入泛型啦, 很期待
避免竞态

zap 的高效还体现在对于并发的控制上。 zap 选择了 写时复制机制。 zap 把每条日志都抽象成了 entry。 对于 entry 还分为2种不同类型:

  • Entry : 包含原始的信息 但是不包含 field
  • CheckedEntry: 经过级别检查后的生成 CheckedEntry,包含了 Entry 和 Core。
    CheckedEntry 的引入解决了组织日志,编码日志的竟态问题。只有经过判断的对象才会进入后续的逻辑,所有的操作 写时触发复制 ,没有必要的操作不执行预分配。将操作与对象组织在一起,不进行资源的竞争,避免多余的竟态条件。

对于及高性能的追求者来说,预先分配的 field 尽管有 pool 加持仍然是多余的,因此 zap 提供了更高性能的接口,可以避免掉 field 的分配:


if ent := log.Check(zap.DebugLevel, "foo"); ent != nil {
  ent.Write(zap.String("foo", "bar"))
}

通过这一步判断,如果该级别日志不需要打印,那么连 field 都不必生成。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开销,zap 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多样的功能与简单的设计理念


level handler:

level handler 是 zap 提供的一种 level 的处理方式,通过 http 请求动态改变日志组件级别。

对于日志组件的动态修改,seelog 最早就有提供类似功能,基于 xml 文件修改捕获新的级别。 但是 xml 文件显然不够 golang。

zap 的解决方案是 http 请求。http 是大家广泛应用的协议,zap 定义了 level handler 实现了 http.Handler 接口

Go 自身的 http 服务实现起来非常的简洁:


http.HandleFunc("/handle/level", zapLevelHandler)
if err := http.ListenAndServe(addr, nil); err != nil {
    panic(err)
}

简单几行代码就能实现 http 请求控制日志级别的能力。 通过 GET获取当前级别,PUT 设置新的级别。

zap 的 surgar log 和易用 config 接口封装

我们的库往往希望提供事无巨细的控制能力。但是对于简单的使用者就不够友好,繁杂的配置往往容易使人第一次使用即失去耐心。同时,一个全新的 log 接口设计也容易让长期使用 format 方式打印日志的人产生疑问。在工作中发现较多的用户有这样的需求: 你的这个库怎么用?

显然只有 godoc 还不够。

zap 的 Config 非常的繁琐也非常强大,可以控制打印 log 的所有细节,因此对于我们开发者是友好的,有利于二次封装。但是对于初学者则是噩梦。因此 zap 提供了一整套的易用配置,大部分的姿势都可以通过一句代码生成需要的配置。

func NewDevelopmentEncoderConfig() zapcore.EncoderConfig
func NewProductionEncoderConfig() zapcore.EncoderConfig
type SamplingConfig

同样,对于不想付出代价学习使用 field 写格式化 log 的用户,zap 提供了 sugar log。 sugarlog 字面含义就是加糖。 给 zap 加点糖,sugar log 提供了 formatter 接口,可以通过 format的方式来打印日志。sugar 的实现封装了 zap log,这样既满足了使用 printf 格式串的兼容性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不那么追求极致性能的场景提供了易用的方式。

sugar := log.Sugar()
sugar.Debugf("hello, world %s", "foo")

zap logger 提供的 utils

zap 还在 logger 这层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包,这让整个 zap 库更加的易用:

  • grpc logger:封装 zap logger 可以直接提供给 grpc 使用,对于大多数的 Go 分布式程序,grpc 都是默认的 rpc 方案,grpc 提供了 SetLogger 的接口。 zap 提供了对这个接口的封装。
  • hook:作为 zap。Core 的实现,zap 提供了 hook。 使用方实现 hook 然后注册到 logger,zap在合适的时机将日志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写 kafka,统计日志错误率 等等。
  • std Logger: zap 提供了将标准库提供的 logger 对象重定向到 zap logger 中的能力,也提供了封装 zap 作为标准库 logger 输出的能力。 整体上十分易用。
  • sublog: 通过创建 绑定了 field 的子logger,实现了更加易用的功能。
    zap 的好帮手: RollingWriter

zap 本身提供的是设置 writer 的接口,为此我实现了一套 io.Writer,通过rolling writer 实现了 log rotate 的功能。

rollingWriter 是一个 Go ioWriter 用于按照需求自动滚动文件。 目的在于内置的实现 logrotate 的功能而且更加高效和易用。

具体可以见

https://github.com/arthurkiller/rollingWrite
总结


zap 在整体设计上有非常多精细的考量,不仅仅是在高性能上面的出色表现,更多的意义是其设计和工程实践上。此处总结下 zap 的代码之道:

  • 合理的代码组织结构,结构清晰的抽象关系
  • 写实复制,避免加锁
  • 对象内存池,避免频繁创建销毁对象
  • 避免使用 fmt json/encode 使用字符编码方式对日志信息编码,适用byte slice 的形式对日志内容进行拼接编码操作
    其实 zap 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在这里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抽时间看一下 zap 的源码,确实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相关阅读:

  • 用Go构建Teamwork项目的9条教训
  • 一个专家眼中的Go与Java垃圾回收算法大对比
  • 是的,为了更好的支持微服务,我们从PHP迁移到了Go

高可用架构

改变互联网的构建方式

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51CTO博客

感谢作者:高可用架构

查看原文:深度 | 从Go高性能日志库zap看如何实现高性能Go组件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938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暂无回复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