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实现 一 堆与优先队列

YXCoder · · 1430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堆与优先队列

优先队列

之前我们讲过队列这种数据结构,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那什么是优先队列呢?一般来说,优先队列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大优先队列,一种是最小优先队列

我们以最大优先队列为例来讲解今天的内容,最大优先队列的进出队列顺序并不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准则,而是最大值先出

譬如队列 a = [3,1,5,4,2,0,6,9,7],按照最大优先队列的出队列顺序,下一个值应该是 9,然后是 7

使用数组解决最大优先队列一般有两种方法:

  1. 将数组排序,每次取出第一个值即可
  2. 每次出队列都遍历数组,取出最大值

有序数组的入队时间复杂度为 O(n),出队时间复杂度为 O(1)

无序数组的入队时间复杂度为 O(1),出队时间复杂度为 O(n)

无论有序还是无序,每次出入队列的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数据结构,它能够在优先队列的操作中达到 O(logn)的时间复杂度

堆的本质是完全二叉树(也有多叉的堆,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对比于普通的完全二叉树,堆(大顶堆)有如下特性:

  1. 根节点为整个堆的最大值
  2. 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小于它的子节点

由于完全二叉树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堆使用数组存储起来,而不用担心浪费空间

我们假设使用 a数组表示一个大顶堆,则

  1. a[1]元素为整个堆的最大值(a[0]元素暂被省略)
  2. k节点的父节点为 k/2
  3. k节点的孩子节点为 2k和 2k+1

在建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违反以上规则的情况,我们将通过以下两个函数来维护堆

func swim(k int, datas *[]int){
   for k>1 && less((*datas)[k/2],(*datas)[k]){
       exch(&(*datas)[k/2], &(*datas)[k])
       k = k/2
   }
}
func sink(k int, datas []int){
    N:=len(datas)-2
    for 2*k<=N{
        j:=2*k
        // 选取 j和 j+1中的最大值,假设最大值为 j,如果 j小于 j+1,则 j++变成 j+1
        // j这个变量永远指向子元素中的最大值
        if j<N && less(datas[j], datas[j+1]){
            j++
        }
        // 如果父节点比子节点要大,说明不用下沉了
        if !less(datas[k], datas[j]){
            break
        }
        // 下沉
        exch(&datas[k], &datas[j])
        k = j
    }
}

第一个函数是 swim主要用于元素入队,我们通过 swim方法找到新入队元素应该在的位置

第二个函数是 sink主要用于元素出队,我们在提取最大值时,会将队列末尾的元素与最大值(也就是队首)交换,然后下沉该元素,找到他应该在的位置

整个建堆的过程如下:

  1. 在一个空堆中插入第一个元素,此时该堆是符合堆的性质的
  2. 我们插入一个新元素,然后使用 swim 函数调整该新元素的位置
  3. 循环进行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已插入,此时整个堆建立完毕

整个建堆的过程可以看成不断执行入队列的过程,由于每个元素只与其父元素比较,所以整个建堆过程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然后我们考虑出队列,出队的过程如下:

  1. 由于队列的第一个值为整个队列的最大值,所以将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与队列的第一个元素互换,然后取出该最大值
  2. 此时由于队列最后一个元素在队首,肯定是不符合堆的性质的,所以我们使用 sink下沉该元素,通过与子节点比较,找到该元素合适的位置

此时我们的最大元素已经被取出,而整个队列还维持这堆的性质。由于出队列下沉的过程中,每个元素只与该元素的子节点比较,所以整个出队列过程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logn)

golang代码实现如下:

func main(){
    datas:=[]int{
        4,1,5,7,8,1,2,12,63,64,23,46,76,7,123,12535,3,
    }
    buildHead(datas)
}

func less(a int,b int) bool {
    return a<b
}

func exch(pa *int, pb *int){
    temp:=*pa
    *pa = *pb
    *pb = temp
}

func swim(k int, datas *[]int){
    for k>1 && less((*datas)[k/2],(*datas)[k]){
        exch(&(*datas)[k/2], &(*datas)[k])
        k = k/2
    }
}

func insert(x int, datas []int) []int{
    datas = append(datas,x)
    //fmt.Println(datas)
    swim(len(datas)-1, &datas)
    return datas
}

func sink(k int, datas []int){
    N:=len(datas)-2
    for 2*k<=N{
        j:=2*k
        // 选取 j和 j+1中的最大值,假设最大值为 j,如果 j小于 j+1,则 j++变成 j+1
        // j这个变量永远指向子元素中的最大值
        if j<N && less(datas[j], datas[j+1]){
            j++
        }
        // 如果父节点比子节点要大,说明不用下沉了
        if !less(datas[k], datas[j]){
            break
        }
        // 下沉
        exch(&datas[k], &datas[j])
        k = j
    }
}

func delMax(datas *[]int)int{
    max:=(*datas)[1]
    exch(&(*datas)[1], &(*datas)[len((*datas))-1])
    sink(1, (*datas))
    *datas = (*datas)[:len((*datas))-1]
    return max
}

func buildHead(datas []int){
    ans:=make([]int,1)
    for i:=0; i<len(datas); i++{
        ans = insert(datas[i], ans)
    }
    cache:=len(ans)
    for i:=0; i<cache-1; i++{
        fmt.Println(delMax(&ans))
    }
    return ans
}

除了大顶堆,还有小顶堆,也就是队首元素为整个队列的最小值,整体逻辑基本不变,只是在元素比较时需要转变符号

堆排序

有了以上优先队列和堆的基础,堆排序的概念也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可以将整个待排序的数组维护成一个堆,然后不断的使用删除最大值的操作,此时整个堆的输出即为降序排列。如果维护小顶堆,则输出为升序队列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我们不需要对队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执行 sink操作,如果此时整个数组已经确定,我们只需要对前 n/2个元素执行 sink操作即可(因为每个 sink操作会使该元素与子节点比较,所以对第n/2个元素执行 sink操作时,第 n个元素也被加入比较中)


参考文献:
Dynamic Connectivity - 普林斯顿大学 | Coursera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简书

感谢作者:YXCoder

查看原文:GO语言实现 一 堆与优先队列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1430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暂无回复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