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Go1.7引入了context
包,其中定义了多种上下文,包括可主动取消的上下文,带截止时间或超时时间的上下文,带值传播的上下文
context
包的引入意义非凡, 它可以让信息(如:用户信息)在协程之间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也可以把控一组协程的退出时机
假设,当前有一个函数gen
,它接受context
入参,作用是创建一个无缓冲区的channel
,起一个协程
每秒往这个通道中塞入一个信号,当context结束时,关闭通道,协程正常退出
func gen(ctx context.Context) chan struct{} {
c := make(chan struct{})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 [1]context结束
fmt.Println("receive context done signal, closing channel now")
close(c) // 关闭通道
return // groutine正常退出
default:
c <- struct{}{} // [2]使用空结构体节省内存
}
time.Sleep(time.Second)
}
}()
return c
}
复制代码
接下来,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来体验一下context包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上下文
例子1:可主动取消的上下文
通过context
包WithCancel
函数,可以创建一个支持主动取消的上下文
func UseCancelContext() {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func() {
time.AfterFunc(time.Second*5, func() {
// [1] 五秒后执行取消上下文的操作
cancelFunc()
fmt.Println("send context done signal")
})
}()
for range gen(ctx) {
fmt.Println("receive signal from another goroutine")
}
fmt.Println("main goroutine is finished")
}
复制代码
[1]处主动调用cancelFunc
,其底层逻辑就是关闭当前上下文及其子上下文中的通道,当上下文中的通道被关闭时,<-ctx.Done()
就会有值,gen
函数中的select
会选择case <-ctx.Done()
,然后执行关闭通道,退出协程
函数执行结果如下,可以看到,gen函数中的协程在发送了五次信号后,关闭了通道,正常退出协程
例子2:带截止时间的上下文
通过context
包WithDeadline
函数,可以创建一个带截止时间的上下文
func UseDeadlineContext() {
// 创建一个截止时间为五秒后的上下文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time.Now().Add(time.Second*5))
defer cancelFunc() // [1]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for range gen(ctx) {
fmt.Println("receive signal from another goroutine")
}
fmt.Println("main goroutine is finished")
}
复制代码
上述函数创建了一个截止时间为五秒后的上下文,该上下文会在五秒后关闭通道
例子3:带超时时间的上下文
通过context
包WithTimeout
函数,可以创建一个带超时时间的上下文
func UseTimeoutContext() {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5)
defer cancelFunc()
for range gen(ctx) {
fmt.Println("receive signal from another goroutine")
}
fmt.Println("main goroutine is finished")
}
复制代码
上述函数中创建了一个带五秒超时时间的上下文,代码执行结果
例子4:带值传播的上下文
通过context
包WithValue
函数,可以创建一个带值传播的上下文
func UseValueContext() {
// 创建一个带值的上下文,键值对<1,"value">
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1, "value")
c := make(chan struct{})
go func() {
time.Sleep(time.Second * 1)
// 从上下文中获取对应的值
value := ctx.Value(1)
fmt.Printf("get value from ctx, value = %s\n", value)
c <- struct{}{}
}()
<-c
fmt.Println("main goroutine is finished")
}
复制代码
执行结果
总结
日常开发中需要使用context
包的场景非常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 从请求上下文中获取用户信息
- 从请求上下文中获取请求的唯一标识(
traceId
,常用于分布式日志追踪) - 控制请求超时时间
可以看到,通过context
包,我们更容易实现信息在一组协程之间的传播,也更好地把控多个协程的退出时机
Go也重写了很多标准库来支持context包
同时Go官方建议上下文不应该嵌入到结构体中使用,而是应该将上下文作为调用函数/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使用,并推荐参数命名为ctx
// 不推荐
type ModuleContext struct {
c context.Context
}
// 推荐
func func1(ctx context.Context, opts ...Option)
复制代码
掌握这个包的使用和了解其中原理是很有必要的
下一篇文章我将会解答在这篇文章中的留下的疑问(例子2
[1]
处),以及进一步挖掘context
包源码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