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glynotes 丑丑笔记
一个虽然长得丑,但在功能上有一些特色的笔记软件。
## 特色一:历史版本完全保留
- 用户只管写,不用点击保存;放心大胆修改文章,修改过程会以 “历史版本” 的形式被记录,随时可以找回。
- 默认每隔 1 分钟产生一个历史版本,该间隔时间可以自由设置。
- 默认每篇笔记最多拥有 100 个历史版本,该数值也可自由设置。
- 当产生的历史版本数量超过上限时,最早(最旧)的那个历史版本将被覆盖,依此类推,因此不用担心历史版本太多导致数据库空间浪费。
- 对于重要的历史版本,用户可点击 “保护” 按钮,受保护的历史版本不会被覆盖。
## 特色二:Markdown 内嵌图片
- 特色一历史版本功能是我在逛 V2EX 的时候看大家讨论笔记软件时获得的灵感,这个特色二也同样是看到有人说起,我才想到做这个功能。
- 目前我做了一个独立的页面 http://note.ai42.xyz/converter 用来将图片转码,转码后可粘贴到任何 markdown 文件中(不局限于本站,任何支持 markdown 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即可让图片直接内嵌在 markdown 文件里。
- 不需要图床,因此也不用怕图床失效,图片数据就在 markdown 文件里,因此图片永远有效。
## 特色三:对标签管理的重新思考
- 用标签来管理文件,比使用文件夹更科学、更方便好用。但为了照顾用户习惯,很多支持标签的软件都会同时支持文件夹。
- 但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一旦支持文件夹,用户就不会认真对待标签,结果有的文件设了标签,同时有很多文件只是归类到文件夹里,完全没有标签。
- 对于标签管理系统来说,“有的文件有标签,有的文件没有标签” 是灾难性的,这导致整个标签系统名存实亡,彻底沦有一个可有可无的辅助角色,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 因此,在本软件中尝试不使用文件夹,只使用标签,并且要求每篇笔记至少要有两个标签。同时提出了一个 “标签组” 的概念,最大限度发挥标签的效果。
## Tag Group (标签组)
- 每个标签组要求至少包含 2 个标签。
- 在标签组列表页面,可通过标签组来搜索笔记,也可通过标签组来创建新笔记。
- 原则上只能通过标签组来创建新笔记,这是为了改变用户习惯,确保每篇笔记都有标签。
-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 标签组示例
我们写笔记,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日后能轻松找出笔记。在有了 “标签组” 这个高效率管理工具之后,只需要遵从一个简单的原则,即可轻松创建出非常有利于检索的标签组:
**原则:一两个共性标签 + 一两个唯一性标签**
比如:
- `#editor` `#emacs` `#快捷键`
- `#editor` `#emacs` `#org-mode`
- `#editor` `#vim` `#快捷键`
- `#editor` `#vim` `#vimrc`
- `#操作系统` `#Windows` `#快捷键`
当我们用上述标签组来创建一些笔记后,
- 搜 `vim`(共性标签) 能找出与 vim 有关的快捷键、vimrc 等笔记
- 搜 `org-mode` 或 `vimrc`(唯一性标签) 即可直接找出最精确的结果
- 搜 `editor`(更大范围的共性标签) 又能扩大搜索范围
- 还可以搜 `editor` + `快捷键` 来找全部编辑器的快捷键而不被 `操作系统` 的快捷键污染搜索结果
可见,标签管理很科学,也很易用,我们以前不这样用,是因为在有文件夹的系统里有大量文件没有标签,导致我们每当想通过标签来搜索文件时都心里没底,总觉得有漏网之鱼。
在规定必须使用标签的系统里,我们可以体验标签管理的真正实力。
## demo 演示版
- http://note.ai42.xyz (密码 abc)
- demo 的笔记字数限制、数据库总容量、产生历史版本的间隔时间、自动提交次数上限等,都设置了比较低的数值,实际使用正式版时这些数值都可以自由设置。
- demo 服务器在美国,一个非常低配的 VPS, 因此访问速度比较慢,这是网络问题不是程序问题。
## 关于丑
- 我对前端界面美化实在不擅长,折腾起来太花时间,就索性不折腾了。没有用任何前端框架,CSS 也尽可能少用,因此是很原始的风格。
- 主要考虑桌面屏幕,没有做手机屏幕适配,但我试了一下手机使用也……勉强能用。
- 大体上是前后端分离的,后端只向前端返回 json, 从不返回渲染过的网页,因此有前端能力的朋友们可以轻松改写前端页面。
## 开源仓库
https://github.com/ahui2016/uglynotes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