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

指尖小编 · · 1719 次点击 · · 开始浏览    
这是一个创建于 的文章,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在说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编程语言。其实,程序指的就是一系列的指令,用来告诉计算机做什么,而编写程序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用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提供这些指令。为了有效避开所有影响给计算机传递指令的因素,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了一些符号,这些符号的各有其含意,且之间无二义性,通常称它为编程语言。

我们编写的源代码是人类语言,我们自己能够轻松理解;但对于计算机硬件(CPU)源代码简直就是天书,根本无法执行,计算机只能识别某些特定的二进制指令,在程序真正运行之前必需将源代码转化成二进制指令。

所谓的二进制指令,也就是所谓的机器码,是CPU能够识别的硬件层面的“代码”,简陋的硬件(比如古老的单片机)只能使用几十个指令,强大的(PC和智能手机)能使用成百上千个指令。

有的编程语言要求必须提前将源代码一次性转化成二进制指令,也就是生成一个可执行的程序(Windows下的.exe),比如C语言、C++、Golang、Pascal(Delphi)、汇编等。这种编程语言称为编译型语言,使用的转换工具称为编译器。

而有的编程语言可以一边执行一边转换,需要哪些源代码就转换哪些源代码,不会生成可执行程序,比如Python、JavaScript、PHP、Shell、MATLAB等。这种编程语言称为解释型语言,使用的转换工具称为解释器。

                                                                                    1.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执行流程

编译型语言

对于编译型语言,开发完成以后需要将所有的源代码都转换成可执行程序,比如 Windows 下的.exe文件,可执行程序里面包含的就是机器码。只要我们拥有可执行程序,就可以随时运行,不用再重新编译了,也就是“一次编译,无限次运行”。

在运行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编译生成的可执行程序,不再需要源代码和编译器了,所以说编译型语言可以脱离开发环境运行。

编译型语言一般是不能跨平台的,也就是不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随意切换。

编译型语言不能跨平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可执行程序不能跨平台

可执行程序不能跨平台很容易理解,因为不同操作系统对可执行文件的内部结构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彼此之间也不能兼容。不能跨平台是天经地义,能跨平台反而才是奇葩。比如,不能将 Windows 下的可执行程序拿到 Linux 下使用,也不能将 Linux 下的可执行程序拿到Mac OS下使用(虽然它们都是类 Unix 系统)。另外,相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之间也不一定兼容,比如不能将 x64 程序(Windows 64 位程序)拿到 x86 平台(Windows 32 位平台)下运行。但是反之一般可行,因为 64 位 Windows 对 32 位程序作了很好的兼容性处理。

2.源代码不能跨平台

不同平台支持的函数、类型、变量等都可能不同,基于某个平台编写的源代码一般不能拿到另一个平台下编译。我们以C语言为例来说明。

在C语言中要想让程序暂停可以使用“睡眠”函数,在 Windows 平台下该函数是 Sleep(),在 Linux 平台下该函数是 sleep(),首字母大小写不同。其次,Sleep() 的参数是毫秒,sleep() 的参数是秒,单位也不一样。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使用暂停功能的C语言程序不能跨平台,除非在代码层面做出兼容性处理,非常麻烦。

解释型语言

对于解释型语言,每次执行程序都需要一边转换一边执行,用到哪些源代码就将哪些源代码转换成机器码,用不到的不进行任何处理。每次执行程序时可能使用不同的功能,这个时候需要转换的源代码也不一样。

因为每次执行程序都需要重新转换源代码,所以解释型语言的执行效率天生就低于编译型语言,甚至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计算机的一些底层功能,或者关键算法,一般都使用 C/C++ 实现,只有在应用层面(比如网站开发、批处理、小工具等)才会使用解释型语言。

在运行解释型语言的时候,我们始终都需要源代码和解释器,所以说它无法脱离开发环境。

当我们说“下载一个程序(软件)”时,不同类型的语言有不同的含义:

对于编译型语言,我们下载到的是可执行文件,源代码被作者保留,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一般是闭源的。

对于解释型语言,我们下载到的是所有的源代码,因为作者不给源代码就没法运行,所以解释型语言的程序一般是开源的。

相比于编译型语言,解释型语言几乎都能跨平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是真是存在的,而且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解释型语言就能快平台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解释器!

我们所说的跨平台,是指源代码跨平台,而不是解释器跨平台。解释器用来将源代码转换成机器码,它就是一个可执行程序,是绝对不能跨平台的。

官方需要针对不同的平台开发不同的解释器,这些解释器必须要能够遵守同样的语法,识别同样的函数,完成同样的功能,只有这样,同样的代码在不同平台的执行结果才是相同的。

你看,解释型语言之所以能够跨平台,是因为有了解释器这个中间层。在不同的平台下,解释器会将相同的源代码转换成不同的机器码,解释器帮助我们屏蔽了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

关于python

Python 属于典型的解释型语言,所以运行 Python 程序需要解释器的支持,只要你在不同的平台安装了不同的解释器,你的代码就可以随时运行,不用担心任何兼容性问题,真正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Python 几乎支持所有常见的平台,比如 Linux、Windows、Mac OS、Android、FreeBSD、Solaris、PocketPC 等,你所写的 Python 代码无需修改就能在这些平台上正确运行。也就是说,Python 的可移植性是很强的。

总结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差异总结如下:

注:知识点来源-C语言中文网、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学python上指尖编程


有疑问加站长微信联系(非本文作者)

本文来自:简书

感谢作者:指尖小编

查看原文: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

入群交流(和以上内容无关):加入Go大咖交流群,或添加微信:liuxiaoyan-s 备注:入群;或加QQ群:692541889

1719 次点击  
加入收藏 微博
添加一条新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回复 没有账号 ?)
  • 请尽量让自己的回复能够对别人有帮助
  • 支持 Markdown 格式, **粗体**、~~删除线~~、`单行代码`
  • 支持 @ 本站用户;支持表情(输入 : 提示),见 Emoji cheat sheet
  • 图片支持拖拽、截图粘贴等方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