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正在席卷整个IT业界,容器技术赋予了企业开发部署运维更多的敏捷性。而在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虚拟化技术市场,国内云计算创业公司时速云TenxCloud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时速云推出了国内首个轻量级的容器云平台。其倡导以容器化应用作为云端应用交付的标准,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快速构建、集成、部署、运行容器化应用的云平台,从而提高应用开发的迭代效率,简化运维环节,降低运维成本。
Docker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主流的 Linux 机器上。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性能开销很低,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Docker的以下优势决定了容器技术将会引领下一次云计算的变革:
1)以类似集装箱的理念将应用程序标准化,实现快速交付和部署,它的启动时间是秒级的,大量得节约了开发、测试、部署的时间。
2)更高效的虚拟化。Docker 容器的运行不需要额外的 hypervisor 支持,它是内核级的虚拟化,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3)更便捷的迁移和扩展。Docker 容器几乎可以在任意的平台上运行,包括物理机、虚拟机、公有云、私有云、个人电脑、服务器等。 这种兼容性可以让用户把一个应用程序从一个平台直接迁移到另外一个。
4)更简单的管理。使用 Docker,只需要小小的修改,就可以替代以往大量的更新工作。所有的修改都以增量的方式被分发和更新,从而实现自动化并且高效的管理。
![alt 文本](http://blog.tenx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1.png)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围绕Docker镜像来完成的,容器化应用将会成为未来云计算应用交付的标准。Docker公司在发布1.0版本时宣布了Docker引擎+Docker Hub的开放平台计划,迈入云(Docker Hub云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端(将应用发布到数据中心、公有云等运行Docker引擎的服务器平台上)。这意味着 Docker 已经成为一个分发应用的开放平台,它由 Docker 引擎、容器运行时、打包工具,以及 Docker Hub 组成。Docker Hub提供API和云服务来发布基于Docker的应用程序。
日前,时速云镜像市场正式发布,其采用分布式的Docker镜像服务架构,欲打造一个开放、优质的Docker镜像市场,支持快速、稳定的Docker镜像下载与发布。
**其主要特性如下:**
1.分布式的镜像存储架构 镜像存储后端采用分布式架构,保证用户镜像的安全高可用,并动态调整后端存储的容量。
2.采用国内和国际双节点代码构建引擎 当进行代码构建的时候,时速云平台提供两类构建节点,分别是“国内节点”和“国际节点”,如果用户的镜像构建需要访问国外资源,尤其是对防火墙之外的内容有依赖,比如 golang.org,ruby等开发者资源网站,可以通过使用国际节点,这样可以获得更快的资源下载速度和构建成功率。极大提升代码构建的效率。
3.镜像推荐和排行 镜像市场首页会随机展示9个推荐镜像,用户还可以查看热门镜像以及镜像排行榜,镜像排行榜会分别展示下载数、收藏数排名前五的镜像,点击镜像可查看镜像详情。
4.镜像标签和贡献者排行榜 贡献者排行榜展示发布公有镜像最多的前五名用户,点击用户头像可查看用户发布的所有镜像。镜像标签展示镜像的所有分类,点击标签可查看该分类的所有镜像。
5.快速搜索镜像 镜像市场提供快速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搜索镜像名称或作者名称检索镜像,并且可以对搜索结果根据下载数或收藏数进行排序,方便快捷。在搜索结果左侧会随机推荐5个镜像,说不定就有你喜欢的。
6.方便快捷的镜像操作 在镜像详情页用户可以查看镜像的详细介绍、服务接口、Dockerfile以及版本,点击五角星还可以收藏镜像,创建容器的时候就可以在收藏夹中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镜像了。
目前时速云平台上运行了上万个私有的容器应用,镜像市场的发布无疑会对公有的Docker镜像应用商店带来深远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Docker为代表的轻量级容器以及微服务应用架构的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并鼓励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能加入到容器技术生态圈,从构建和发布一个容器镜像开始,为容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邀请体验感受从docker极客到万人迷的心路历程,感受镜像构建体验赛的乐趣!参与赢壕礼https://www.tenxcloud.com/invite
#4
更多评论
时速云镜像市场发布,邀好友注册,将有机会获得《Docker技术入门与实践》,人体工学鼠标等礼品。如果您参加镜像构建体验赛,并构建出优秀的镜像的话,kindle paperwhite6,码农键盘这些惊喜大奖等着你。详情请关注http://blog.tenxcloud.com/?p=239
#2